首先,目前的现状是大家对GB50493的理解五花八门,导致类似问题一直出现。以下观点供参考。
罐顶探头是否安装,不是一个单纯合规问题。罐的类型不同,物料不同。这是一个典型风险决策过程。ISA,DEP等标准或公司规范,基本都是根据泄漏频率,物料特性,把不同探头检测区域分级,不同级别不同要求。沿着事件树的思路也可以很清晰的梳理出来:
1.有没有泄漏源,泄漏频率多高,漏出来的是什么;
2.小泄漏有没有可能扩大为大泄漏;
3.小漏,大漏,会不会形成立即点燃或中毒;
4.如果罐顶没有检测到,靠什么手段发现泄漏。发现延时会多久。会增加多少泄漏量;
5.延迟点燃,或中毒对应的事故后果会扩大到多少。
其次,从标准的角度看:
(1)GB/T 50493-2019 4.1.3 下列可燃气体和(或)有毒气体释放源周围应布置探测点:4 经常拆卸的法兰和经常操作的阀门组。
这里的经常是基于工艺和生产评估来的,如果工艺和生产评估定义为经常操作的手动阀门组,场景有较大聚集可能,那就设置。
(2)GB/T 50493总则:人身安全、生产安全、提前预警。这是主线。探测器实际上担负着预防、减灾层面功能。50493的细则需要全文联系看,如果只是挑一两句话或几个关键词对号入座,那肯定不合适,也不是标准规范的本意。
(3)如果顶部有操作平台和经常操作阀门组或排液、放空口,一般卧罐高度较低,周边构筑物等存在,少量泄露后有可能形成聚集,因此多数情况下评估后是设置的,但如果不是上述场景就不一定在顶部设置,比如操作阀组有可能在联合平台的边界或地面管带处等,那么卧罐顶部可能就不用设置;等等,场景不同对应结论就不同;因此没法对这类问题给出一个标准的定论。
最后我们要知道一些注意事项:
(1):选点应挑选阀门、管道接口、出气口或易走漏处邻近方圆1米的范围内,尽可能接近,但不要影响其它设备操作,一起尽量防止高温、高湿环境。
(2):用于大面积气体检测时可选用10~12平方米一个探头安置,也可达到检测报警作用。
(3):装置方法可选用房顶吊装、墙面装置或抱管装置,应保证装置结实牢靠,一起应考虑便于保护、标定。
(4):装置高度:检测氢气、天然气、城市煤气等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时,选用距房顶30~60cm左右装置;检测液化石油气等比重大于空气的气体时,选用距地上30~60cm左右装置。
(5):布线应选用三芯屏蔽电缆,单根线径大于1平方毫米,接线时屏蔽层必须接地。
(6):现场走线应穿管,所用管子应契合消防要求,管子应与探头衔接,以达到消防要求。
(7):装置时应传感器朝下固定。
(8):应在断电情况下接线,断定接线正确后通电;应在断定现场无可燃气走漏情况下,开盖调试探头。
(9):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,以保证检测精度。